🔅半熟媽媽求生錄~別再說「我幫你」了!

記得去看「82年生的金智英」的時候,
帥氣的孔劉下班匆忙返家,
捲起袖子對精神狀況不佳的主婦老婆智英說,
「我來幫你替孩子洗澡」,

沒結婚的看到這一趴,
應該覺得孔劉真是好老公、好帥喔~
但是身為已婚育嬰中的我,
只有翻白眼加斥之以鼻。

「我來幫你」,
感覺適用於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情境,
但是放到家庭裡面,
絕對是瞬間惹怒老婆排行榜的前三名,
幫忙沒問題,
問題是幫誰?

「家事、孩子的事是全家人的事」,
如果把這句話放心裡,
要說出我幫你也是會遲疑的吧!

為了深化「家事、孩子的事是全家人的事」,
蘇飛提議要家事分工,
一開始被愚父打槍說夫妻分這些很奇怪,
也因為嫩嬰雜事真的太多、太難分,
於是就不了了之,
誰有空誰就做。

但在育嬰高壓下,
真的會因為家事讓夫妻不開心。

記得有一次我好不容易哄睡嫩嬰,
帶著身心被榨乾的軀體出房門時,
愚父問我有什麼家事要做,
我當下又氣又絕望的跟他說:
『家事每天都那些事,也不會變,不用問我吧』!

於是在經過幾次因家事而起的衝突,
加上我再次要求,
愚父感受有分工的需要,
後來分工後夫妻衝突真的少很多。

但令人驚訝的是,
在家事分工後才發現的另一個優點:
心態上能夠畫出界線。

未分工前,
就算我心裡支持家事是全家的事,
但潛意識裡還是有家事都我包的想法。
於是會檢視愚父做得好不好,
家事流程為什麼是這樣。

活像家裡擺了個品管師,
只差沒有拿板子在旁邊打勾check。

分工後,
我對於愚父負責的家事基本上就放手了,
那是他的責任,
怎麼做他自己決定,
有做完就好,
覺得刺目的地方當作沒看到。

我覺得自己鬆了一口氣,
不用再當品管師了。

他還沒做的部分,
我有空有心情會幫忙。
但如果我覺了做了我會不高興,
那就擺著等他自己做,
也不需要愧疚。

如果愚父有空有心情,
幫我做了我的家事,
我會很驚喜也很感謝他,
因為那本來就不是他的事。

因為分工清楚了,
對於「這個也要我說才會做」的惱人怨氣,
也有很好的療效。

整體來說,
家事分工在我們家發揮了超乎預期的效果,
實在值得好好推行一下。

看完金智英後,
觀察了一下我家愚父,
發現他都用「我來用」取代「我幫你」,
嘖嘖~~
求生專家來著😏

如果帥氣如孔劉說出「我幫你…」,
都只能獲得白眼,
各位人夫們也別幻象自己能得到比孔劉更好的待遇了,
回頭是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