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訊息和三歲小孩溝通沒問題

晚上刷牙的時候,孩兒突然擺出黃飛鴻張開雙手的姿勢,為娘一陣疑惑,又沒看過電視,怎麼會知道黃飛鴻?還擺出同樣的姿勢?

🧑🏻‍🦰:你在做什麼?
👦🏻:沒有(搖頭)

於是我繼續刷牙,眼角餘光又看到孩兒擺出黃飛鴻的姿勢,一手拿牙刷,一手拿牙膏,然後我定眼一看牙膏上面的圖案,忍不住噗呲一笑

🧑🏻‍🦰:你在學小小兵嗎?
👦🏻:(害羞一笑)嗯

原來孩兒每天刷牙前花大半時間認真端詳牙膏上面小小兵的圖案,是在研究圖案上的動作,真是太可愛了,害我刷牙時都忍不住一直笑出來😆😆😆

~~~~~~~~~~~~~~~~~~~~~~~~~~~~~~~~

蘇飛想起阿德勒稱孩子為『最敏銳的觀察家』,真的是這樣,不管是對環境、對大人的行為、對家庭的關係,孩子都專注的觀察並刻印在腦海中,他們用這樣敏銳的觀察,大量獲得資訊並快速學習。

雖然很令人讚嘆,可惜心理學上也稱這些小小觀察家是『最糟糕的解讀者』,也就是說這些小觀察家們對於觀察得來的資訊常常解讀錯誤。譬如爸媽生氣罵人了,孩子常常會解讀為爸媽不愛我了,有可能會不停地尋求關注或問『爸爸/媽媽你愛我嗎?』,而且極有可能跳針式的問不停,以獲得安全感,但這樣跳針式的方法,可能會讓大人更抓狂,陷入惡性循環中。

不過也不能怪他們,畢竟他們的大腦還不成熟,無法應付行為、關係這些東西裡錯綜複雜的隱藏意涵也是很正常的。

所以對這些擁有敏銳觀察但錯誤解讀的小觀察家們,大人可以『好好說話,清楚表達』來減少誤會。怎麼做到呢?

在提到如何執行前,我先分享一個故事。

某天晚上,我帶著小太陽進行睡前刷牙等工作時,我非常不耐煩,用了許多的指責句和命令句『你怎麼都慢吞吞』、『快點來換衣服』…..。中間有個空檔我在等待他時,突然覺察到自己的不耐煩,胸口好像堵著什麼,很不愉快,但晚餐時明明還好好的。我問自己:什麼時候開始有這種感覺的?那時發生什麼事?

一陣追溯後,我想起了晚餐後丟垃圾時,我帶小太陽一起去,小太陽走在車道最邊邊,我靠近車道,而我的雙手各拿一包垃圾。走到一半時,遇到有人在我們右後方移車,我打算帶孩子快步通過時,突然小太陽喊了一聲『箭頭』然後從我前面繞過去,要去踩車道上的行車方向箭頭,移車的車子正好要倒車,我手腳併用把小孩拉回來,幸好車子也只有小小後退一下就往前開了,但我當下心臟都要跳出來了,大聲且很兇的對小太陽說『你怎麼這樣,很危險誒!』,但垃圾還是要丟,我就繼續進行日常工作。

而原來我的狀態還停留在驚魂未定中,身心是不舒服的,但我沒有發現、沒有處理,所以身體用慣性的命令句、指責句和不耐煩讓自己好過一點。

在覺察時,我立即感受胸口的那堵不舒服消散了一半,然後我接納自己的感覺,讓情緒流動一下,幾個深呼吸確認自己回到平穩。(我把自己對孩子的情緒應對,用在自己身上)。接著,我跟小太陽說

🧑🏻‍🦰:媽媽晚上兇兇的對不對?
👦🏻:嗯
🧑🏻‍🦰:對不起,因為我覺得很生氣也很害怕,剛剛倒垃圾的時候,我看到你突然跑出去要踩箭頭,有車子正好在倒車,媽媽很怕你被車撞到,也很氣自己沒有保護好你。(停頓,確認孩子的注意力在我身上,也有明白我的意思)
👦🏻:媽媽抱(抱)
🧑🏻‍🦰:媽媽猜你很想踩箭頭,因為很好玩。但希望以後你不要去踩箭頭,因為箭頭在車道上,隨時有車子會過來,很危險。你是媽媽和爸爸的寶貝,我不希望你被車撞到受傷,媽媽剛剛真的很害怕。(說到這裡我眼睛蓄滿淚水,真的好害怕)
👦🏻:好

所謂『好好說話、清楚表達』,在心理學上有個叫做『我訊息』的方式,『我訊息』是由臨床心理學家Thomas Gordon於1970年在《父母效能訓練》一書中提出,是一種積極傾聽的溝通技巧。顧名思義就是用『我』來當句子的開頭。

回想一下,我們一定都聽過下面這些句子

『你為什麼不…』
『你總是….』
『你都….』
『你不要都…』

聽到的時候,你是什麼感覺?

蘇飛先自爆,我以前都這樣講話,受害者就是愚父😅,我以為自己在溝通,但這類語句一出現,愚父就陷入沈默,然後我更火大,惡性循環下兩個人的相處真是刀光劍影。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你』開頭的語句常會讓對方感到被指責或批評,進而升起防衛,讓溝通變得困難。另外蘇飛在操作我訊息後的感受是,當我用『我』來開頭時,比較能夠梳理出自己真實的情緒與想法,進而用我訊息做一致性的表達來對談,我們都能夠更貼近彼此話語的真意,愚父就不用一直猜或會錯意。

我訊息包含幾個要素:
🔅客觀的描述情境
🔅同理連結
🔅我的感受
🔅我被影響到什麼
🔅我期待

套用在我跟孩子的對話裡
🔅客觀的描述情境:剛剛倒垃圾的時候,我看到你突然跑出去要踩箭頭,有車子正好在倒車
🔅同理連結:媽媽猜你很想踩箭頭,因為很好玩。
🔅我的感受:媽媽很怕你被車撞到,也很氣自己沒有保護好你
🔅我被影響到什麼:我不希望你被車撞到受傷,你是媽媽和爸爸的寶貝
🔅我期待:希望以後你不要去踩箭頭,因為箭頭在車道上,隨時有車子會過來,很危險

大概的句型可以是
我看到…我猜….我覺得….我希望….

個人使用的感受是,不用按照順序也可以,『我訊息』不管順序如何調動,效果都比『你訊息』來得好!

其實這個溝通好辦法,除了親子之間,夫妻相處、職場關係都適用喔。一開始說不出口,也可以先在傳文字訊息(line、messenger)時使用,記住『我看到…我猜….我覺得….我希望….』就可以了。

故事最後,小太陽除了抱抱我,還拍拍我的背安撫我,就像平常他跟我說,他會害怕時我對他做的一樣,媽媽頓時好感動,覺得自己被同理與接納。孩子真的有在學習,我們給孩子什麼,孩子便會回報我們什麼。


#會聯想到黃飛鴻也太有時代感
#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