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從前艋舺有個窮小子,從小看人雕神像,覺得興味盎然,也學習雕刻,被老師們發現天賦,推薦爭取獎學金,成為第一個留學日本學藝術的台灣學生。
刻苦耐勞、傾盡心力的雕刻,融入了出生地台灣的成長的經驗,沒想到刻出日據時代台灣第一個入選帝展的作品,轟動全台灣。資金不足的他買不起潔白純粹的雕刻用大理石,只能選用次等的建築級石材,但作品還是超越材料本身的限制,觸動人心,第二年仍然入選帝展,還在日本東京和平紀念博覽會展出,受到日本皇室的肯定,那年他24歲。
如果你和蘇飛一樣以為苦盡甘來,真是個勵志向上的故事!那你絕對想不到故事的曲折才正要開始而已。
窮小子不以為滿,持續創作,日夜操勞趕工作品,即使腹痛如絞也隱忍繼續創作。沒想到腹痛是盲腸炎引起,這一忍忍出腹膜炎,藥石罔效,那年他才35歲。
妻子將他的第二年入選帝展的作品捐獻給政府,沒想到日治結束,作品在隨著政府機關遷移時消失。照理說這個臺灣美術史上舉足輕重的作品消失,應該會引起軒然大波,但一開始卻沒人在意,無人聞問!幸好在時間的洪流中,還是有一小群人沒有遺忘這件台灣珍寶,不放棄的追尋下,終於在時隔半世紀後的2021年找到了作品的下落。
原來『她』當初竟被棄置在台中火車站,幸而被火車站附近開業的張醫師『撿』回家,而後二二八事件社會氣氛詭譎,張家擔心無法保護作品和禍及家人,遂將作品封藏,兩代張家人以生命和時間守護作品,在確認作品會被良好照顧後無償交付國家,讓她得以重現世人眼前。
這是藝術家『黃土水』和他的作品『甘露水』的故事。
蘇飛必須羞愧地承認,自己是在看到甘露水被尋獲的新聞後才認識黃土水及甘露水。生長在台灣這片土地,我認識慕夏、莫內、米勒、雷諾瓦、塞尚、畢卡索….等人,但是30歲前,我認識的台灣藝術家不超過五隻手指頭。
有人跟我一樣,台灣藝術史是一片空白嗎?
為了不讓小太陽和我有一樣的失落,加上甘露水的故事和照片深深觸動我,趁著假期帶著一家人專程到北師美術館看看甘露水本尊。
三歲的小太陽,可以稍微控制自己的音量和行動,看展覽時不至於造成別人的困擾,雖然他還看不懂,但我和愚父藉著展覽牌或畫作看圖說故事的簡單講解,希望他能比我們更接近台灣的藝術家及藝術品。
甘露水在二樓。靜靜的,她就站在大片落地窗盈盈綠意前, 153cm的身高、梨形身材、寬寬的大腳,就是我身邊媽媽、阿姨的樣貌,但她自信昂首卻又堅毅平靜的樣子,卻是很少在台灣女性身上看到的。我真愛甘露水的模樣,就這樣看著,捨不得離開。她的半眼彷彿在涅槃寂靜中照看世人,那樣溫柔。
二樓,甘露水和其他藝術家的畫作、照片、文章、手稿一同展覽著。
三樓,除了藝術作品,還有一個互動裝置,對著講台的麥克風唸出桌上的文字(不會擴音),前方的螢幕的畫面微微變化,然後開始出現台語女聲悠悠朗誦王白淵的詩詞。用台語念詩詞真的好美好美,忍不住用手機節錄了一小段分享,放在留言區,希望大家一起聽聽好美的台語。我很喜歡這個互動展品,彷彿是由我召喚出王白淵作品的感覺,而且聽到台語唸詩大大感動,期許自己也可以用台語達到這樣的程度。小太陽的台語能說能聽,雖然這樣深的詩詞他無法理解,但希望他知道,台語很美、而且台語可以成為藝術創作的一部分。
B1,有甘露水的紀錄片,紀錄著張家人與甘露水生活的點滴,充滿深情。為何封存噤口、如何重見天日、怎麼修復都在紀錄片中呈現。很喜愛影片最後的台語詞謠念誦,可惜來不及記下全文,只大概記得最後兩句對甘露水說的話:望妳用美麗,繼續顧守台灣。
深深感動。
—————
如果你也和蘇飛一樣,數認識的台灣藝術家只需動用到一隻手、跟台灣藝術不太熟、想看看傳奇的甘露水本尊或想聽聽台語朗誦多美,一定要到北師美術館去看看,真的精彩絕倫。未來也會移師到高雄去喔!
【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時間|2021.12.18 – 2022.04.24,週二到週日 10:00-18:00,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地點|MoNTUE北師美術館
本展免費參觀,然為維護展場觀賞品質,採預約優先制。
預約者得優先進場,現場同時開放無預約的朋友排隊,視館內容留人數候補入場。
預約辦法:https://montue.ntue.edu.tw/2021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