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育兒,美術館裡的正向教養練習

🔅不對孩子吼叫的暫停鍵

有看過蠟筆小新的人,
一定認識妮妮媽媽,
總是在被小新氣得牙癢癢的時候,
到無人角落爆擊兔子。
當媽媽之後完全能感受妮妮媽媽的拳頭有多壓抑….

上星期北師美術館二訪
小太陽大失控
在展場脫隊亂亂晃、大聲講話、不小心還奔跑、想觸摸展品(幸好媽媽眼明手快),
總之美術館裡的禁止行為都出現了🤦🏻‍♀️

你以為這已經是最糟糕的狀況了嗎?
不~~~,
到導覽後半場,
小太陽因爲前晚睡眠中斷加上早起,
太過疲累下,
一下要抱、一下要背,
上上下下,
接著開始到處躺地哭哭叫媽媽…

😱😱😱😱😱😱😱😱😱

不停在抓小孩的我,
現在的修為只能不怒吼,
但臉色鐵青,整個爆青筋,
好想像妮妮媽媽一樣帶兔子去廁所解決一下。
果然修行之路還很漫長。

等小太陽睡飽了,
我也平靜了,
我跟他說:
媽媽不喜歡你今天在美術館跑來跑去和大聲講話,
我知道後來你很累想睡覺,
但你一直爬上爬下,
一下要抱、一下要背,
媽媽也覺得累,
所以媽媽臉兇兇生氣。

但媽媽還是愛你!
媽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
你只是還沒學會。

但是你今天學到了,
在美術館裡面要慢慢走、小聲講話,
不能拿棒子揮來揮去,
要用眼睛看,不能摸藝術品。
下次你去美術館就知道怎麼做了,對不對?

小太陽的表情從一開始的緊張害怕,
到我說愛你的時候轉為放鬆,
再到最後的時候眼睛有小星星,
對著我點點頭。

以前看妮妮媽媽爆擊兔子覺得好好笑,
有了小孩之後,
覺得妮妮媽媽超強,
在拖著兔子到無人角落的這段路上,
居然忍得住沒有吼罵小孩!

而原來我也可以跟妮妮媽媽一樣,
忍得住沒有在有情緒時做教養!(雖然忍得很苦)

但所謂忍,不是壓抑情緒。
父母是人不是神,
有情緒很正常,
被孩子挑爆也很正常。

這個忍,是暫停鍵,
暫停,不在情緒裡面做教養,
暫停,先處理自己的情緒。

當情緒過了,
我們再和孩子討論,
讓孩子知道就算我們不喜歡他們的某些行為,
但不影響我們對孩子的愛,
著重在事件中,我們可以如何改善,
並寄與孩子信心。

過程中告訴孩子大人的感受與情緒,
不是在情緒勒索,
我沒有要孩子為我的情緒負責,
也沒有要用情緒達到什麼目的。

而是經由描述讓他知道,
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到別人,
以及大人也是脆弱的,
需要被體貼。

面對生氣會吼叫的孩子,
這個暫停,
也是在為孩子示範,
生氣時除了吼叫還能怎麼做。

父母之路就是修行之路,
你不孤單,蘇飛和你一起走。

BTW妮妮媽媽的兔子真的有實體化喔😆
網路搜得到。
只能說日本人的商業頭腦真是太好了。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