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孩子的情緒命名,解決三歲小孩爆炸危機

下午在廚房後陽台發現彩虹,我趕快去客廳帶小太陽一起來看彩虹。
#以下為台語

🧑🏻‍🦰:khīng足suí著無?
(彩虹很漂亮對不對?)
👦🏻:(微微笑)嗯

大概看了幾分鐘,小太陽就告退回客廳玩了。過了一會我準備好要帶孩子例行散步時…

👦🏻:我mài出去!
(我不要出去)

🧑🏻‍🦰:????為啥物mài出去?
(????為什麼不要出去?)

👦🏻:我欲等爸爸下班做夥看khīng!
(我要等爸爸下班一起看彩虹!)

🧑🏻‍🦰:猶毋過khīng已經無去啊!
(可是彩虹已經不見了啊!)

一臉震驚的小太陽衝去廚房後陽台,然後一陣大哭聲傳來

👦🏻:媽媽…..khīng無去啊,哇….(大哭)
(媽媽…..彩虹不見了啊,哇…)

趕快抱抱安慰

🧑🏻‍🦰:你足傷心是否?
(你很傷心是嗎?)

👦🏻:(點頭)嗯,哇….(大哭)

🧑🏻‍🦰:是因為袂當和爸爸做夥看khīng是否?
(是因為不能和爸爸一起看彩虹是嗎?)

👦🏻:嗯(點頭流淚)

🧑🏻‍🦰:你足想欲互爸爸看著足suí ê khīng?
(你很想給爸爸看很漂亮的彩虹嗎?)

👦🏻:嗯,khīng無去啊!
(嗯,彩虹不見了)

🧑🏻‍🦰:媽媽知影你足想和爸爸做夥分享足suí ê khīng,khīng無去啊你足傷心。
(媽媽知道你很想和爸爸一起分享很漂亮的彩虹,彩虹不見了你很傷心。)

👦🏻:媽媽抱~(其實一直抱著😅)

看起來媽媽好像在鬼打牆😆,但其實前三個問題是在跟孩子核對問題,也藉由核對問題說出孩子的心情,替孩子為情緒命名,並建立阿德勒4C的連結,讓孩子有歸屬感。

席格博士在其著作《教孩子與情緒做朋友》中提過,當強烈情緒來襲『用語言辨識目前情緒,能幫助緩和情緒,再次啟動上層腦(理智腦)讓前額葉發揮功能調節情緒。

🧑🏻‍🦰:媽媽有幫khīng翕相,等爸爸轉來,咱khan thèh互爸爸看好無?
(媽媽有幫彩虹拍照,等爸爸回來,我們再拿給爸爸看好嗎?)

👦🏻:好!

在前面第四句,我為小太陽的情緒和狀況做總結時,他的情緒就已經平穩許多,所以當我拿出彩虹的照片給他看時,他很快的接受,後來也一起出門了。

用阿德勒、席格博士、彩虹照片結束這回合,可喜可賀(拭淚)~

所謂4C
🔅Connection(連結):感到有所歸屬、自己有一席之地
🔅Capability(能力):自制自律,有能力自立
🔅Contribution(貢獻):感到有意義與有價值
🔅Courage(勇氣):有信心面對挑戰

阿德勒認為,人所有的行為都有社會目的,最終追求的就是歸屬感和價值感、和人有連結。4C是人類挫折中的永恆渴望。

#愛爸爸
#外表淡定其實已經做好計畫的孩兒
#內心到底有多沸騰
#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