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有心靈保養了?
參加工作坊前,剛好一位朋友幫我做心理測驗,跟我說:你是個太用力生活的人,有很廣的接受力,但釋放不夠會容易失衡,有些感覺沒有消失只是沒去想,要多去釋放。我似懂非懂,覺得自己有在調適,應該還好吧!
但工作坊的經驗讓我體悟到,自己完全沒有調適好😅。
然後工作坊的前幾天看到一位青少女寫下:『認真理解現代教養的內容,我才知道我的父母真的很不在乎我們』。當然孩子的父母也許是用別的方式在表達愛與關心,但孩子的感受屬於她的,別人無法否認或幫她取代。短短的一句話,我卻難過不已,往內追尋,才發現原來是,她觸動了我青少年時期的過往,15、16歲時我也覺得爸媽不在乎我,他們只會吵架。
或許是這些感覺的累積,到工作坊時,讓我情緒很滿,一跟老師對話就哽咽到說不出話來,老師也許是感受到我快滿溢出來的情緒,才會邀請我分享過往,走一趟冰山。讓我有機會面對隱藏許久的感受。
工作坊中有排人偶,演繹小時候家庭情感流動狀態的活動,每個人都獲得一張A4紙與三個人偶,我的紙張和別人的有點不一樣,下面寫了小小一行字『有些東西我們必須去允許它,彼此的生命才會更美好』,不知道是前一場參與活動的學員還是現場support team留下的,一開始看到只覺得有趣,活動結束後再看著行字,彷彿為自己的冰山行下了一段註解。
是不是有時候會發生的事,不是偶然,而是時機成熟了?
但不管偶然或必然,我都欣然接受。參加探索原生家庭工作坊、心靈成長課程或是和心理諮商師聊聊天的意義是什麼?好朋友說得好,就當去做趟心靈保養吧~
如果在教養的路上,我停留在親師諮詢或親子諮詢的『招』中,雖然一樣可以改善教養模式,但總覺得虛虛的、可以更踏實。期望經由讀書會的學習,更深入的了解阿德勒理念,藉由探尋內心,讓自己的內在更豐厚,可以隨心所欲的施展『意』於教養之中。感覺教養之路綿長,學習無止境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