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對話練習|台語教養中的興奮,原來是行動的力量

如果你的情緒會對你說話,他在提醒你什麼?

這是昨天上海蒂老師的講座,一個和情緒做朋友的活動。老師邀請我們簡單的畫下最近有印象的情緒,我畫了黃色和橘色線條來代表之前烤鴨事件中,我的興奮。

前情提要故事線
~~~~~~~~~~~~~~~~~~~~~~~~

在跟朋友宣布要和孩子講台語即將滿一年的今晚,終於、終於在天龍國的烤鴨店迎來第一次的質問。

烤鴨店的服務員阿姨:「你們怎麼不跟孩子講國語」?

蘇飛:「因為我們家的母語是台語」!(燦笑)

阿姨一臉不置可否,但我不會怯戰!

~~~~~~~~~~~~~~~~~~~~~~~~

文字沒有語氣和表情,但我在整個事件過程中是很興奮的!

為什麼興奮?
因為久聞台語家庭都會經歷這波被質疑的歷程,在決定和孩子說台語時,蘇飛就思考過這個問題了,可以說是摩拳擦掌(?)的在等待有人來問我。

有生氣嗎?
沒有,只有興奮。

興奮在說什麼?
興奮在提醒我,我接觸到異溫層的人了,可以藉由這個機會,把台語推廣到更大的層面。

原來興奮來自,想把握突破同溫層的機會!

哇喔~怎麼這麼正面積極😆,希望未來在面對各種質疑時,都能記得此時的興奮:渴望推廣台語,及想和異溫層交流。

完全應證情緒存在的目的:自我提醒及輔助社會交流。

其實說到情緒,總是很容易聯想到生氣、難過、傷心比較負向的感受,但情緒無分好壞,海蒂老師告訴我們,情緒是催化行動的推進器。只是我們的情緒教育如此貧乏,要想與情緒和平相處,得經過一連串的刻意練習,為情緒歷程劃下句點。

練習什麼?
練習替情緒命名。
練習和自己核對情緒。
練習接納自己有情緒,並讓他在安全的環境中釋放。
練習陪伴自己的情緒。

不熟悉更需要練習,大人或孩子就能在練習中掌握到情緒,那麼下一波情緒浪潮來時,我們或許可以站在浪頭上滑向岸邊,而不是被捲到浪裡溺斃。

讓我想到台語也是要一直刻意說、每天說,才能漸漸內化成台語腦,用台語說寫、用台語思考。

不管是情緒或是台語,都在練習路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