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
隨著第四台普遍,
我們那個小小的偏鄉村莊裡,
家家戶戶的爸爸突然都流行看起了摔角!
於是我們這些猴囡仔,
不管喜不喜歡,
都被迫跟著爸爸們一起觀賞摔角節目。
日式摔角的豬木、
美式摔角的凱文、凱利,
(有人知道我在說什麼嗎?)
不止在家裡看,
在學校也難逃摔角的魔爪。
班上男同學熱衷於模仿摔角的各種招式,
十字固定、天魔爪、鎖喉、各種炸彈摔….,
充斥在蘇飛本該充滿夢幻的童年時期😂。
雖然說是被迫沉浸式學習,
但所謂hì kuán piⁿ ê ti mā ē phah-phik,
(戲館邊的豬嘛會拍拍)
不想看也知道摔角的一些規則,
比如抓線暫停、雙打靠兩人擊掌換手等。
當然我是沒打算對小太陽輸入摔角資訊的,
但在育兒的第一年,
每天都像連續打了3場無休息的摔角般的狼狽與疲累。
尤其是睡覺和吃飯,
無法睡過夜的小孩和超想睡覺的大人,
每天都在睡眠剝奪地獄中掙扎。
必須說睡眠剝奪根本就是萬惡淵藪~
脾氣變差、
閾值下降、
耐心消失、
負面想法全部都跑出來。
以馬斯洛的人類需求理論來說,
睡眠位在最基礎的生理需求裡面。
講人話的話就是:
「沒睡飽,什麼正向教養、追求自我價值感都是屁」!
吃飯囫圇吞棗,
其實也不知道自己在吃什麼。
等孩子大一點副食品又要餵、又要哄,
有時也沒食慾吃了。
這時候真的好需要隊友幫忙!
安排輪流陪小孩睡,
大人都可以有幾天充足的、完整的睡眠。
輪流餵孩子,
大人都有好好的、專心的一小段吃飯時光。
這不是跟我小時候看摔角一樣嗎!?
雙打摔角中,
只要場內隊友覺得自己不行了、
或場外隊友覺得自己準備好了、
或發覺隊友需要幫忙,
就會趕快伸手,
兩人擊掌交換進場。
也之所以,
之前我看到OT莉莉的粉專裡,
鬍鬚張老師以摔角雙打來比喻夫妻育兒時,
立刻響起大大的共鳴。
好像喔~真的!
身為彼此的隊友,
不能見死不救,
一定要互相支援啊!
延續到面對教養時也是這樣,
快被孩子挑爆或已經挑爆的時候,
趕快交給平穩的那方,
自己去冷靜一下。
或發現老公、爺奶快爆的時候,
拍拍他們的肩膀說「交給我吧」!
好好的換手、
好好的喘口氣、
信任隊友的能力(這可能是最重要的部分),
團隊一起完成任務,
育兒不是一個人的事!
✅小小學台語:「拍拍」phah-phik,打拍子的意思
✅hì kuán piⁿ ê ti mā ē phah-phik(戲館邊的豬嘛會拍拍),住在戲館邊的豬,久了也會打拍子,指耳濡目染的力量
✅圖片來自網路,日本女摔角選手 赤井沙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