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百歲派育兒法嗎」?
這是七年前我姊準備要帶姪子從月中回家前問我的話。
雖然我的工作是跟小孩有關,
但加護病房的孩子,
家長唯一的期盼是孩子健康平安,
我們的工作在搶救生命、維持孩子安全感和親子依附關係。
老實說,
我真的是被我姊問,
去查才知道原來育兒界有這多派別。
什麼百歲派和親密派、
親餵派和瓶餵派、
母乳派和配方奶派、
副食品界還有有傳統派、純泥派和BLW派(Baby-Led Weaning,寶寶主導式斷奶,六個月起讓寶寶自己抓取食物吃)。
真的大開眼界。
這些派別都有一些規則,
但一種一定要選邊站,
好像不夠純就有罪的氛圍,
讓人充滿疑惑。
我當了媽媽之後發現,
一些媽媽被自己選擇的派別綁死,
過度遵守到把派別當成信仰,
然後自己和孩子都很不快樂。
我們是人,
大人和小孩都需要彈性,
沒有必要為了育兒派別逼死自己和孩子。
所以除了會危害生命的和重視清潔,
在育兒第一年,
我沒有一定要怎樣。
有母奶就喝母奶,
沒母奶配方奶也很好,
所以小太陽是母奶配方奶混餵、
親餵混瓶餵(50%左右的孩子不會有乳頭混淆的問題,我們選擇仿乳型奶嘴頭似乎也有幫助)。
加護病房的訓練,
著重的是親子依附關係的建立、給予孩子安全感。
百歲派放著讓孩子哭的這一點,
沒有辦法給予孩子建構人格及對世界的安全感。
親密派24小時孩子掛身上,
則會讓身為媽媽的我窒息。
所以我既不百歲也不親密。
哭的時候我會在旁邊,
和孩子說話和觀察孩子的需要,
再決定接下來的動作。
久了孩子和我有了默契,
只要還沒哭泣崩潰*,
聽到我的聲音,
還是小baby他的哭聲會變小或停止,
等待我替他解決問題。
我自己選擇讓孩子穿布尿布(嫌育兒不夠忙?),
也是布尿布和紙尿布混搭,
這陣子比較累就穿紙尿布,
我覺得地球快死了,
很有罪惡感就穿布尿布。
副食品自己做很好、
混搭現成的也很好、
有時吃個外食,
太油太鹹過水就好。
吃過泥、吃過粥,
只是時間很短暫大概一兩個月而已,
大概矯正六個月大的時候就讓孩子自己抓來吃,
但外出我們還是餵,
實在是不想讓店家太辛苦,
難得出門也不想幫忙別人擦地板。
我記得孩子一歲左右的時候,
朋友來我們家,
小孩和我正好要吃飯,
一人一碗,我還能跟朋友聊天。
要回家前她很驚奇的對我說,
為什麼看你帶小孩好像很隨性,
她自己的妹妹帶小孩,
又要泥又要餵,
還規定牙齒要長十幾顆才能吃固體食物。
我笑笑回說我是SBW(隨便餵)。
但是我知道,
隨時我都在聆聽孩子和自己,
隨時都能夠依照我們的需求來調整作法,
派別只是參考不是信仰,
如果讓自己綁手綁腳累得半死,
那這派別就不適合你和孩子。
跟隨孩子的反應和你的心,
就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育兒法。
*哭泣崩潰,是我在小太陽身上觀察到的現象,哭泣超過某一個臨界點後,小太陽會哭到停不下來,什麼都不要,要安撫很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