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囡仔人有耳無喙」裡,有多少無奈?

假如現在,
所有商店都只營業到晚上11點半,
手上拿本射雕英雄傳就會被警察抓走,
媒體只有三台和三大報可以看,
Nexflex、愛奇藝、Disney+、YT、抖音通通都沒有,
瘦子、伍佰、五月天所有歌手的歌都要審查通過才能發行,

不能隨意舉辦生日派對或朋友聚會、
不能隨意出國想去哪旅遊就去哪旅遊…

當你想「這也太慘了吧」的時候,
更慘的還在後面,
沒有言論自由,
不能隨意批評政府或有批評政府的意圖,
政府要升息50%,
大家都要乖乖買單。

連你用什麼語言講話都要管,
母語變成方言,
在學校講母語被掛狗牌羞辱。

然後,
常常有鄰居或親戚被失蹤,
你的同事莫名奇妙被抓去關,
聽說他們亂講話,
到底講什麼,沒人說得清楚,
走在路上隨時就被警察抓去問話,
警察說你有罪就是有罪⋯⋯

在整個社會氛圍緊繃,
不知什麼話能說、什麼不能說,
不知何時會被軍警抓走的狀況下,
你會怎麼教育孩子?

事實上離我們不遙遠,
35年前的台灣人就是過這種日子的,
而且不是一天、兩個星期、三個月這種短期體驗。

是整整38年又56天,
台灣戒嚴時期,
全世界第二長的戒嚴令!

而我們大部分的長輩們選用來教育孩子的方式是:

「囡仔人有耳無喙」,

我不知道什麼話能講、什麼話不能講,
我很難讓你理解為什麼我們必須噤聲,
我也怕你說錯話被抓走,
我只能要你閉嘴,

而讓孩子閉嘴,
或許也是在那個時代,
沒有什麼權力的大人,
可以展現小小權力的時刻。

在這麼多年的壓力下,
就算是解嚴了,
長年累月的習慣很難改變,
於是就算我們大部分都在解嚴後出生,
仍然會聽到大人對我們說:
「囡仔人有耳無喙」。

不是要合理化這樣的說法,
而是事情的發生有其脈絡,
理解我們的長輩為什麼選擇這樣的教養方法,
才能思考,
擁有不同的社會氛圍與脈絡的我們,
能不能做和長輩不一樣的選擇呢?

<未完待續>

✅戒嚴是指在戰爭、叛亂時為了維持國家穩定,將司法及行政權交由軍警接管,嚴格限制人民自由,以因應國家危機。
✅光1960年當年,就有12萬6875人被執政當局列為「行蹤不明人口」,而予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