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哭泣,今天擁抱:我們正在長大》

昨天,
當我在廚房替小太陽修理泡泡劍,
弄得滿手泡泡水時,
客廳傳來小太陽的呼喚

「媽媽、媽媽、媽媽,怎麼都弄不起來,啊….」
聲音越來越急促與哭腔,
我請小太陽等我一下,
正在幫他修理玩具。

快速結束手邊工作,
抵達小太陽身邊時,
他已經眼眶、鼻子發紅,
要哭了。

原來是積木組不好,
沒辦法到他想要的樣子,
我同理一下他的情緒,
陪他完成積木。

但是就算已經拼得和範本一模一樣的角度,
他還是不滿意,
堅持跟範本不一樣,
大哭大鬧,
邊丟積木邊怪我沒有即時出現、怪我亂幫忙。

一時間,
我的委屈、生氣也湧上來,
大聲的回應孩子不應該怪我。

結局就是兩敗俱傷….

晚上的靜心與呼吸,
看到自己單獨陪孩子兩天的孤單與疲累,
讓我在慌亂中忘了先穩住自己,
慣性回應就跑出來了,

對無法緩解孩子的情緒感到挫折與氣餒,
對孩子的怒吼感到受傷。
對當下沒有保護好自己感到抱歉。

在安慰與接納自己後,
回溯事件,
應該是挫折與無助過於巨大,
已經超出孩子可以承受的範圍,
所以當下什麼都聽不進去,
什麼都不滿意吧!

~~~~~~~~~~~~~~~

今天午睡前,

👦🏻:媽媽,對不起,我昨天毛毛蟲拼不好,對你兇兇。
🧑🏻‍🦰:媽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也不想發脾氣對不對?
👦🏻:嗯(抱)
🧑🏻‍🦰:媽媽也對不起,昨天講話很大聲。

👦🏻:為什麼有時候要對不起。


咦?不知道對不起的意義,但會說對不起?

🧑🏻‍🦰:因為有時候我們會讓別人感覺不舒服或傷心,說對不起可以讓別人知道,我們知道自己傷害到人了,我們會想更好的辦法去變好。
👦🏻:媽媽沒有說對不起的時候,我會生氣。
🧑🏻‍🦰:因為你心裡受傷了對不對?
👦🏻:嗯!
🧑🏻‍🦰:謝謝你告訴媽媽你的感覺,這對媽媽來說很重要喔

因為身邊有個死不肯道歉的人,理由是道歉就是認錯。我覺得道歉不是對錯的問題,因為即使自己是對的,仍然有可能去傷害到對方,所以我選擇這樣的方式來跟孩子說明道歉的用意。

🧑🏻‍🦰:媽媽知道你會慢慢學會怎麼生氣,但是不遷怒別人。媽媽也會學會照顧自己的情緒,我們一起學習,好嗎?
👦🏻:嗯!

✅今日睡前鼓勵:雖然昨天為了拼不好積木大發脾氣,但今天仍然拿出來挑戰,即使挫折很難受,但不放棄的努力讓媽媽好佩服。謝謝你充滿勇氣與毅力!
✅修行之路仍漫長4y1m
✅就是這隻毛毛蟲害我們兩個都傷心